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本刊是高级别输血及血液学基础及临床相结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输血及血液学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科研成果、进展,临床诊断、治疗的新经验、新方法和新技术,介绍国内外研究动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输血及血液学领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发展。被清华大学“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等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9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69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8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49.00

杂志荣誉 四川省期刊加工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419X
  • 国内刊号:51-169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四川省期刊加工奖
  • 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本刊是高级别输血及血液学基础及临床相结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输血及血液学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科研成果、进展,临床诊断、治疗的新经验、新方法和新技术,介绍国内外研究动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输血及血液学领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发展。被清华大学“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等收录。                

本刊栏目设置
专题论坛、论著、综述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四川省期刊加工奖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投稿须知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稿要求

  来稿要求内容充实、立意创新。写作上要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简练。书写要工整,用字要规范,标点要正确,计量单位和符号要符合国家标准。外文字母、数学符号、拉丁学名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也应标示清楚。稿件请用5号宋体1.5倍行距打印在A4纸上,写明排版软件,并附相应磁盘。推荐使用电子邮件或网站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投稿。

  2.文稿内容

  来稿须包括:中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英文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英文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 words;正文部分;致谢;参考文献。 正文部分区分综述专论、研究论文和简报,对内容和格式要求有所差别。综述专论须包括:引言、展开论述部分、结论及展望。研究论文和简报须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4部分。文章篇幅,综述专论和研究论文通常不超过6个页码,约10 000字左右;研究简报不超过4个页码,约6 000字。

  2.1标题

  文章标题务求简明扼要,以反映论文主题,一般不超过20字,避免使用副标题,避免在标题中出现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英文标题与中文相吻合,除连词、介词及冠词外,词的首字母大写。正文中各级标题应精炼明确,以不超过15字为宜。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可用至3级标题,不同级别的数字之间用实心圆点“.”相隔,最末数字不加标点,如:“2”“2.1”“2.1.1”,以此类推,一律左顶格,后空一字距写标题。正文引言部分不立标题,不加编号。

  2.2 作者与单位

  文章作者的署名人数及顺序由作者自定,但要求文稿无知识产权争议问题,所有署名作者对文稿署名认可。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并分别注明所有作者的单位、城市和邮政编码。

  2.3 摘要与关键词

  正文前须有200~300字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能够简明确切地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并重点提示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在中、英文摘要下方分别列出中、英文一致的关键词3~8个。

  2.4 脚注

  来稿首页注脚处注明论文资助的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或/和通讯作者)。基金项目包括课题来源、名称及基金代号;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民族(汉族可略)、职称、学位及所从事专业方向。

  2.5 图与表

  文中图与表一般不超过3~5个,且精炼、完整;图表的题、项、注等要求英汉双解;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在文字中概括归纳图表内容时,避免逐项重述数据及图表的重复使用。图表的标题、内容及注解一律用中英文对照标示。请作者同时提供图片的原始文件,以保证图片的清晰。

  2.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只列入近期的、主要的、已公开出版的引用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列于文末,论文中在引用处挂角标识;内容、书写顺序应规范;一般不超过30个。参考文献的著作者少于3人时全部列出,超过3人时,只列前3人,后加“等”字(英文为“et al.”)。


期刊引用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影响因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发文量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往期文章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的检测及定量研究进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的形式有三种:完全供者嵌和状态、混合嵌和状态及完全受者型.微卫星DNA等分子学检测嵌和状态的方法都是利用人类基因组中具有高度多态性的DNA遗传标记来区分个体.定量检测嵌合状态的方法有:凝胶成像密度扫描、DNA测序仪和基因扫描软件程序、多重PCR扩增微卫星标志、高效液相色谱及实时定量PCR等.......

    作者:石慧文;朱平 刊期: 2004- 05

  • P53基因突变与人类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P53基因是人体内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也是人类肿瘤中常见的突变基因,其突变发生频率高达50%.P53基因突变不仅能使其原有的抑癌功能失活,同时能够获得新的致癌功能,而被称为功能获得性(GOF)突变,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随影响因素不同,P53基因突变发生频率亦不同.通过对P53基因突变致癌机制及其致癌特点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新的肿瘤治疗靶点,帮助临床医师对具有该基因突变的肿瘤患......

    作者:李婷;高怡瑾 刊期: 2018- 06

  • 使用MCS+两种不同血小板采集程序采集血小板的比较

    ......

    作者: 刊期: 2003- 05

  • Fas/FasL与免疫耐受

    Fas/FasL的相互作用是介导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不仅参与胸腺选择、免疫赦免、协调平衡免疫反应等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而且与一些肿瘤的发生发展、移植耐受和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产生以及感染、炎症等许多病理生理反应密切相关,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Fas/FasL在机体免疫反应尤其是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峰;楼国良 刊期: 2004- 01

  • Amifostine:一种广谱细胞保护剂与恶性血液病

    Amifostine作为一种化疗正常细胞广谱保护剂具有内在促干细胞增殖作用,可提高白血病大剂量化疗效果,增强自体干细胞移植体外净化作用,改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无效造血,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作者:傅敢;刘巍;陈方平 刊期: 2001- 01

  • 外周血干细胞收集过程中钙离子水平下降的处理

    ......

    作者: 刊期: 2003- 03

  • 098.在供者血浆中附着于粒细胞上中性粒细胞抗原3a(5b)的同种抗体导致TRALI:两例死亡报导

    ......

    作者: 刊期: 2003- 04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前期研究证明,HMGB1作为炎症晚期介质,参与炎症的发展.近年,HMGB1被发现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血液病中,并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恶性血液病的发展和耐药等过程.笔者拟就HMGB1与肿瘤耐药、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郑永亮 刊期: 2015- 01

  • 修正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经成为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移植后疾病复发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修正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MDLI),输注的是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外周造血干细胞,而非静止状态的淋巴细胞.该方法能够减少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后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复杂性血细胞减少,同时保留或者增强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VT),因此MDLI已经广泛用于恶性血......

    作者:陈春艳;许莲蓉 刊期: 2016- 03

  • 转录因子C/EBPs家族在髓系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s,C/EBPs)是一转录因子家族,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控制、代谢、造血、脂肪形成、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及多种疾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髓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C/EBPα在早期髓细胞向粒细胞分化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关键性角色,C/EBPβ能促使未成熟细胞向粒细胞分化,C/EBPε在后期粒细胞分......

    作者:伍学强;羊裔明 刊期: 2009- 04